法國出現日本的「繭居族」現象
法國出現日本的「繭居族」現象
作者:駐法國代表處科技組 現職:駐法國代表處科技組 |
文章來源:法國《世界報》(Le Monde) |
發佈時間:2012.09.14 |
Des cas d' « hikikomori » en France
在日本,數 10 萬名青少年與青年選擇賦閒在家,拒絕所有的社交生活。此現象也開始出現在其他國家。
來自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並在日本工作的心理醫生張亞倫 (Alan Teo) 表示,「Masa 是一名 19 歲的年輕人,與父母同住在東京近郊一棟兩房一廳的房子裡,他近兩年來幾乎足不出戶,每天關在房裡 23 小時。母親每日用托盤將三餐盛放在他緊閉的房門前。他白天睡覺,晚上起床,整夜花在上網聊天、看漫畫及玩電動上」。
Masa 罹患的是「繭居症」(hikikomori),用法文解釋就是「社交退休」。這種病症主要出現在男性,持續 6 個月以上將生活重心放在家裡,對學校或工作毫無興趣,發病原因並非心智發展遲緩或是精神分裂。
張醫生在 3 月份的《國際社會精神醫學期刊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) 上,發表了關於美國第一個繭居族案例的觀察報告。這名 30 歲的男子蜇居在自己的公寓裡達 3 年之久:「第一年,他待在一間特別的廁所裡,吃別人帶給他的食物,從不洗澡,大小便在水桶和瓶子裡,每天不是上網就是打電玩。他在 20 歲時就曾過著與現在極為類似的繭居生活,並持續了幾年。每一次,他都承受嚴重的壓力」。因此,患者接受了一項能使他減緩焦慮的行為認知療程。
來自日本關西大學神經精神病學系的加藤教授 (Takahiro Kato) 指出,「根據唯一一項針對此流行病學進行研究的報告指出,1.2% 的日本人罹患此症。全日本有 1 億 2700 萬名人口,目前有 26 萬 4000 個繭居族案例,未來將增加 46 萬人。在不久的將來,日本會有約 100 萬個案例,將對日本造成社會經濟上的衝擊」。
部份專家毫不猶豫地將這種現象確認為流行病。該症的早期徵兆包括逃學或不合群,有時會發生在 12 或 13 歲的孩子身上。由於日本僅有 169 名兒童精神科醫生,使得情況更為複雜。一些家長羞於小孩出現這些症狀,因而延誤治療。但也有些家庭因為對孩子的容忍與縱容,而拒絕求醫。
繭居族通常會有不合群的行為。在某些案例中,患者並沒有心理疾病;即使有,也不足以解釋這種退卻與幽閉的行為,特別是這種現象與所謂的網路或電玩「上癮症」並無關連。實際上,加藤教授注意到,網路和電玩只是有助於減少與人面對面溝通的需要。
加藤教授指出,「社會與家庭生活模式的改變,是該現象發展迅速的主因。昔日和祖父母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且擁有許多小孩的傳統日本家庭,已轉變成只有父母與子女的核心家庭,加上父母皆在工作、少子化、與親人和鄰居之間的互動較少,都使繭居族的問題更加浮出抬面」。
來自學校的巨大壓力,以及某些學生在校被霸凌,也都是造成繭居現象的原因。法國精神病學專家暨精神分析師賽吉.提賽宏 (Serge Tisseron) 提出他的假設:「繭居族可能代表著青少年向內退縮的行為。這種處理情感、衝突與擔憂未來的不自覺方式,讓他們能夠避免罹患精神障礙,例如精神崩潰或恐懼症」。
繭居族並非只跟日本文化有關,它也出現在阿曼、西班牙、義大利、南韓以及近期才開始有個案的法國。根據巴黎聖安娜醫院精神疾病接待中心 (CPOA) 的負責人 Marie-Jeanne Guedj-Bourdiau 醫師表示,「最近 15 個月裡,有大約 30 幾個案例,包括 16 歲以上的青少年,但也有 25 至 30 歲左右的青年。他們因為學習困難而無法結束高等教育的學業,就開始與世隔絕」。
在最近一期的《心理醫學年鑑》(Annales médico-psychologiques) 中,一位精神科醫師描述了 21 個繭居族個案,其中 20 個案例的家屬緊急要求精神疾病接待中心到府探訪。由於家屬感到羞恥、甚至有罪惡感,導致他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決定求醫。父母的意願也強烈影響了這個決定。這些青少年與世隔絕了一年多,而且不知道他們的行為很不尋常。在這 21 個案例中,有 16 個還有精神障礙。
獲得家屬同意而定期到府訪問的心理治療師,是能夠與這些人接觸的唯一方法。然而,Guedj-Bourdiau 醫師強調,「當幽閉生活使患者失去活力時,就必須住院。有時親友會告訴我們,一年或兩年後,他們的症狀再次復發。事實上,正如所有的異常行為,社交退休很容易復發」。她也補充道:「這些青少年在治療過後,很感謝我們對他們伸出援手,將他們從地獄中解救出來。」
資料來源:法國《世界報》(Le Monde),2012 年 6 月 9 日
2012-09-14